VTEM Slideshow

五旬節聖潔會大埔永光堂

同尋異象 復興靈性 領命啟航





聚會時間 聯絡我們 需知指引
 
作者 李裕後

聖誕盛讚少少歷史(23Sep15

 

收到十周年堂慶小組的邀請,寫關於盛讚的文章,非常非常感謝。 

回顧文章,想來容易,執筆起手,卻遠近交織,無明晰始點,且見當時不察之想,驀然失緒。。。 

我很不喜歡用‘想當年’開始,似與今日無關。然追想之下,卻發現起初母堂舉辦盛讚,實爲環境,限制,事奉熱誠及創意,經相當時日,相互砥礪,自然而成,非單一人或行政用心之設計也。我們現在許多假設,想法,實自其源,無法不從當年講起。 

樂富自1979,80年,經伍牧師帶領,人數大增。時永光中學禮堂,無法容納全部人出席聖誕聚會,大約90年前後,首次租用尖沙咀文化中心演奏廳,開了第一次的聖誕盛讚,當時内容是舞蹈,話劇,到崇拜等等。(我也無厘頭當了一次舞蹈員)。後來到1996年,受難節移師到灣仔新伊館舉行,我是負責人,也不自覺地,認爲在外面場地,會衆有更大接受度,就用了電影音樂,舞臺效果,也寫了一些詩歌。慢慢大家都接受了一年兩次大型聚會,可以以較不同的表現方法。 

來到大埔堂,盛讚并無定型,邊想邊做。 2007 或08 (好像是)開始了第一次在大埔超級城表演,糅合了佈佳音,整體合一活動,有話劇,詩歌,和小朋友舞蹈(佩儀舞蹈班,帶動了家長的參與),然後發現話劇并不適合在商場開演,因游人參觀時間不定, 人聲吵雜,音效亦不佳。翌年依然在超級城,但改爲唱詩歌,效果就好很多。之後連接佈佳音活動,使新朋友也可參與。當時新朋友的綺琪,已成爲雅比斯團長,努力事奉肢體之一。 

十年飛過,起初我擔當主力,但想法不斷在改。以前在母堂上過神學班,知道發展的教會,主要是恩賜的發揮。主耶穌給了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恩賜,當每人都發揮所長,教會自然增長。(道理淺白,但許多教會并未執行,事奉衹留給有熱忱回應的人)。 我想,大埔堂的資源,地點都遠不如母堂,能否也用這個聚會,使相關肢體得以較快成長呢? 2012年找了Sandy 做總負責人,2013找了Kinko 和阿芝,她們都是大專生或初出來工作,人際能力,行政和管理經驗當然不多,但現在她們都很熟練優秀了。再者,我對舞臺衹懂皮毛,當資源漸豐,當然要讓路給專業人士,如家和,豐sir, 梁梁,星等。去年他們的演出,水準之高,有目共睹。讚! 

2014盛讚用了很多資源,有人認爲過了頭。我也讚同,但覺得問題不是大家故意放下別的事奉,而是盛讚沒有清楚的定位和對象,這個就是前面說,大家潛意識認爲要有表演的情況。 參與的肢體,多無甚經驗,卻被要求高水平演出,自然排練再排練,辛苦非常。 但我旁觀,(無直接參與),卻覺得他們也得到很多,除了舞臺表演技巧,經驗,還有自己品性的發掘,時間管理,互信,人際處理,友情,表演成功的喜悅,對自己的肯定和自信心等等。這些對他們人生將來自有大用。 

今年我們清楚了,要回歸到傳統的崇拜。來年呢?再看神的帶領,大家的創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