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TEM Slideshow

五旬節聖潔會大埔永光堂

同尋異象 復興靈性 領命啟航





聚會時間 聯絡我們 需知指引
 
作者 李裕後

感受拉雜談 (11Aug16

 

和弟兄姊妹閑談時,感受是常聽到的話題。 比如有肢體在情緒低落時見不到有人關懷,就覺得組員不對,教會沒有愛,在whatsapp 群組投訴,甚至離開。事奉時會說你有否考慮我的感受?工作時遇到不愉快,同事不投契,完成後老闆沒有鼓勵,就考慮轉工等等。現代詩歌也有填進‘關心我的需要,了解我的感受’歌詞,可見現代人對感受的重視。

 

感受當然是很重要的考量,幫助我們做出選擇,但如果做爲唯一的考慮,就產生很多問題。

 

(1)關於成長

 

小時候學走路,開始時不斷跌倒,會不開心,如果衹關注感受,怕一生都不能走路。在領取成人身份證前,我們是被認爲受照顧的人,沒有獨立責任。比如犯案,在法庭上可以用‘受不良朋友影響’要求減刑,但用在一個六十歲的人,就很難接受了。人長大了就需要有能力解決問題。

 

這樣說,好像老生常談,但其實有家長不認同,他們認爲‘人生勝利組’就是沒有失敗,衹有快樂,所以不斷保護,像擔心怕羞草使小朋友受傷,就要求鏟除。其他像陪同見工,或見到兒女適應不了工作,就鼓勵專工或投訴公司,這衹是剝奪成長的機會。 人當然有選擇的權利,但一個三十歲的人表現像一個受照顧的小朋友,會否很怪?人生有高有低是常態,明白和接受,感受就不會太苦。認爲世界衹有快樂,是不真實,面對真實的世界越遲,欠缺應有的應對能力,帶來的傷害越大。

 

長大的人,當然繼續會有情緒感受問題,如果自己處理不了,也可以主動找幫助,像輔導,不需坐下來等他人查詢。

 

 

(2)關於工作/目標

 

以前學人事管理(HR Management) 時,一份工作要考慮很多東西,除了薪金,還有工作地區(比如中環?邊境?),技術性,時間(輪班?),厭惡性 (垃圾站?收拾尸體?),假期,福利像保險。。。如果衹考慮同事關係,不考慮長期目標,比如專業證書,升遷,當然會時常受到不同的情緒感受影響。

 

遇到不如意就不上班,考慮離開,聽起來好像理所當然,如果換了自己做老闆,像家裏有菲傭,我們會接受傭人不開心,就給你黑面,不工作嗎?你是公司老闆,接了一個訂單,開不開心是商務合同裏面條款嗎?

 

要某一方面成功,需要很多努力, 比如彈樂器,運動,大部分時間都是重複練習,可以很沉悶,但有了長期目標,就不會爲眼前的感受阻擋,達到目標後,成功感和喜悅就蓋過之前的不快感受。

 

 

3) 關於關顧

 

弟兄姊妹遇到問題,最理想當然是儘快有其他人關心鼓勵,但老實説,我們可以期望他人主動關注,也可以主動去關心人,卻無權去質問,你爲什麽不來關心我聖經也要求我們努力愛弟兄姊妹,但沒有說不做不能進天國。而且沒有關顧有很多可能性,如沒有留意到,不太熟,太忙,以爲他人已經處理等等。如果不接受這些限制,問問自己過去一年,有多少次主動關顧肢體,甚至放下一些重要的事,就可以明白。

 

同上,如果有些人習慣每次問題,馬上有人關懷鼓勵,卻沒有人説出人生有高有低的道理,可能也是在阻礙成長。

 

(4)關於事奉

 

有時我們覺得,事奉是我以我的能力,去幫助教會,所以有人會期望,做完一定要有人來贊賞,沒有就很失落。其實神能從天上招呼天使做工,我們能有某些才能,恩賜,機會參與事奉,全是神的恩典。想明白這些就少很多問題。比如做主領,我們可以早上起來,覺得不開心,就不回來做嗎?

 

(5)關於責任

 

傳統對男性和女性的形象不同, 女性比較感性,看重感受,注重家庭。男性就較看外在,比如’成功人士’,要有豪宅,名錶,名車,健美的身材,甚至美容等等,很少講到感受。現在男性也很注重感受了,但除了開不開心,其他傳統的男士特性卻很少提了。(可能沒有商業價值吧)比如抗逆能力,責任感,夢想,爲自己愛的人和家庭努力等等。下面兩首舊歌有提到這樣的情操。(不是說新歌不好,衹是找不到這樣觀點和氣度)

 

夏韶聲的‘永不放棄‘: ”永不放棄,停住眼淚,鼓起勇氣,永遠奮鬥就是沒有盡期,我跌下,再翻起,永不放棄,人面世事,心中永記,苦楚之中找到新的趣味,我更是。。。不肯放棄。“

 

鄭少秋的’決戰前夕:”人如滄海柳葉船。。。前途偏偏多挑戰。。。男兒天職保家眷兒啼妻哭內心撩亂難尋進退失方寸前途生死我亦難判斷

 

舊約耶和華要求以色列人爲民族爭戰,常説:你當剛強壯膽,如果先問你感受,再決定做不做,就很難成事了。

 

(6)關於出路

 

如果感受或情緒是生理問題,比如血清素不夠,當然看醫生。如果是由於看事情的觀點,可以嘗試改變角度,比如澳洲人Nick,無手無腳,我們看他很慘,他卻説生命美好得不得了。有人可以一講就可以改變看法。有人就需要見輔導。

 

看過一本屬靈書,建議是。。。學習感恩,贊美神,關心他人。把注意力從個人的苦,欠缺,轉去仰望神,慢慢就可以看到神的恩典,擁有而不是欠缺,人就變得積極。

 

(7)其他可能

 

感受是很真實的事情,但如上所説,改變看法,見輔導之外。時間也可用在其他地方,增加正面能量。比如培養修養,胸襟看箴言,勵志書;文化字畫,美術,音樂;運動; 和肢體分享,互相鼓勵;比較長期的嗜好 即可以纍積成果,不是短期潮流式的嗜好。我有好些比較另類的朋友,比如一位英語老師,也是不同時期/類型石頭的專家,一位以前在大陸開電子廠的女士,現在是自然療法師,一位臺灣的學員/行家,是一家大樓空調工程公司的老闆,當選過十大專業空調工程師,現在和一班志同道合的朋友,推動’魚菜共生‘,著書立説。(在大樓上建立魚池,上面種菜 池子的水帶有魚的排泄物,含提供蔬菜養分,而且蔬菜淨化水質後又可以導回魚池再利用。在大樓工程,同時提供降溫,美觀,節能,又提供食物。)另一位美國的兼職同事,除了是專業工程師和講師,還是美國某個時期的郵票鑒定專家,嗜好可以賺錢。。。林林總總。

 

(8)結語

 

希望大家不要小看感受的真實,但也不要單矚目自己感受和情緒,不看世界,可以有很負面的影響。弟兄姊妹能多關心鼓勵,也多積極看事物。積極的想法和信念,可以創造很美的事。

下面是最近看到的一段好事,2013 年,美國有一個五歲的小孩,患了血癌,父母寫了一封信給一個幫助有致命疾病的小朋友夢想成真的基金會,(Make-A-Wish Foundation)希望能鼓勵兒子。小朋友的夢想是成爲蝙蝠俠。要求被接受,以往頂多幾百人的聚會(比如小朋友成爲歌星),這次越搞越大,這個‘Batkid在網絡上瘋傳,三藩市警察總長,專業特技人,蝙蝠車,市長,奧巴馬發言支持,CNN 報道,把Bay area 變成了葛咸城(Goham City), 溫暖和鼓勵了數以萬計的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w3aWPxtp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