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TEM Slideshow

五旬節聖潔會大埔永光堂

同尋異象 復興靈性 領命啟航





聚會時間 聯絡我們 需知指引
 
作者 李裕後

90後吊頸説起 (21Apr15)


今天看到新聞,一個90後青年疑不堪失業打擊,家中吊頸亡。 想起最近和一些弟兄傾談,他們都出來工作不太久,同樣遇到挫折,很不開心,但都可以沉着應對,不斷改進。在現在對年青人一片負面形象中,顯得耀眼,充滿希望。

現代社會越趨穩定,生存條件豐富,一代比一代的逆境適應能力,難避下降,我自問就比上代差。傳媒的責任也很大。 現在網絡發達,一小段消息和想法,可以迅速同步整個香港的人的思想。我們年少的時候,長輩和書本教導我們對人尊重,孝道,爲自己未來努力。現在的傳媒那會講呢d, 衹是鼓勵短視,如炒賣iphone, 學生買股票賺了些錢就變成股神,輸錢就不講。鼓勵投訴文化,遇到問題衹懂把責任推到對方,大聲當贏。卻精神分裂地罵年青人沒用。奇怪。

大家都說,現代是多元社會,但感覺好像是反過來。以前異性戀和同性戀并存,看來是走向衹能接受同性戀。流行歌曲,理應反映社會的流行文化,我們年少時,除了情歌,有校園民歌,勵志,許冠傑更有些生活類別,如財神到打雀英雄傳制水歌學生哥加價熱潮等,現在衹剩下自己唱都不信的情歌和高音。

家長的教育也有影響。在競爭的社會,怪獸家長要不是强迫兒女學習十八般武藝,就是過度保護,把兒女當成小動物,代替面試,工作。那兒女從哪裏學到責任感呢?想贏在起跑綫上的想法可以理解,但推往極至就脫離現實。比如一定要考第一,是無法保證的任務,你努力=其他人笨蛋?人從出生,上學,工作,幾十年之遙,如何保證事事第一呢?難怪有些社工說,現在最需要教兒童的是,如何面對失敗,搞笑又可悲。

看過一本書,說家長教導,主要兩個方向,一爲要,另一鼓勵自己開心就好,。兩者都有問題,前者生活在父母的理想中,無法發展自己,達不到既定標準會沮喪。後者自我中心,較難體諒別人。就如上面兩種人。。讀書和工作成就衹是人生一部分,是快不快樂的部分因素。更重要,是有樂觀的想法,能感恩所有的,這些就不是學校的課程。幸好該書是屬靈書籍,從聖經里有答案,就是教導兒童認識神,使兒童個別有自己的方向。努力讀書和工作,是好的,但不是生存的終極目的,人當然可以活出自由和自己的生命。

。。。無厘頭寫于某酒店